教你如何化解壓力

1.清點情況,理清楚你當前面對的問題與壓力
當你承受壓力時,你越是逼迫自己拼命干,你就越不會,因為拼命只會增加壓力,同時也降低效率。想辦法不拼命也會起反作用,從而增加壓力。
因此第一步也是最困難的一步,就是放下工作,思考問題。當壓力很大時,你需要有一段喘息的時間。無論你感到壓力有多大,也必須拿出點時間來清點一下情況?;ㄟ@點時間是值得的,因為它能幫助你正確觀察形勢,作出下一步的打算。如有可能,你就短時間休息一下,按照前述的方法對你的壓力進行一次評估。
考慮一下你生活的四個方面:工作,娛樂,健康和人際關系(包括和朋友)。這四個方面對你是同等重要嗎?有沒有哪個方面比其它方面更重要一些?
2頭腦中要有一個安排好的時間表
做一張每日“待做”工作表。
² 以每10件事中只有兩件是真值得做的方式來考核這張表。
把精力專注在那些最重要最優先處理的事項上。
不要讓一些瑣事絆住了你,不管它們看起來有多好.都不要去理會它。
² 考慮一下,什么時刻是你一天中最具生產力的黃金時間,
并且把這時間保留給最重要的來用。
別把這樣的黃金時刻糟蹋在看報紙、寫回信、以及整理床鋪上。
² 把每天都得做的例行公事留待非黃金時刻、精力水準較低的時間來進行。
² 盡量試著每天都在相同的時段里去做相同的事。
這樣可以減少猶疑不決,而達到保存精力的目的。
我們可以養成習慣,每天都在同一特定時段里做打電話、
飲食、讀報紙、上課、或是開會的事情。”
² .每天至少要預留出一小時的彈性時間,用以應付突發狀況或是緊急的事件。
² 要規劃出一段能讓自己放松,而不需處理任何事情的休閑空檔。
² 好好想想你在等待事物上所花下的時間。
像是你用在等公車、等看病、陪上音樂課、甚至長速開車以及搭車
去上班等等時間。別把它們看成丟掉了的時間,反而該把它們當成“找回來”的時間。你可以利用這種時間來做那些因為沒空做而一直被耽擱下來的事。比方說,利用聽錄音帶來學一種語言;讀一本小說;寫封信給一位老朋友。
² 你是不是發現有時候竟陷入了做白日夢的光景?不必急著叫醒自己!干脆就完完全會沉浸在其中。好好地坐在一張椅子里,讓自己呆坐上15到20分鐘。不要看書,也不要翻報紙、織毛衣、或是看電視。就只呆坐著,無所事事,讓自己恣意享受這段完全靜止的時間。這樣過個15——20分鐘之后,你就能蓄勢待發,再重新投入工作之中了。
² 別把時間浪費在擔心上。作錯了事,也不要沉溺在后悔、自責之中。
² 解決問題的四個原則
l 分析弄清問題,尋求多種解決辦法。有的辦法很荒唐也不要輕易否定
l 不要把時間花在解決不了的問題上,轉移注意力。
l 一次只對付一個問題。能夠辦理的事情馬上就辦
l 致力與改變自己,而不是改變別人。
3.減輕內部負擔—轉變態度
壓力既來自外部,也來自內部。就我們每個人來說,壓力部分取決于我們觀察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說,我們的態度。我們的態度很多是來源于童年時代。其中當然有一些是從權威形象那兒學來的,特別是從或長輩的其它人以及老師那里;其余則是從我們自身的生活經歷衍生而來,
例如:童時代同一個性很強的哥哥或一同長大。這樣的早期經歷很可能決定著我們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較強的追求歡樂或好勝的。
這些不同的和本能要求,對我們產生不同的壓力。生活的是以為衡量標準的人必然對失業的壓力感受最烈。
而自小就一個應該將主要精力奉獻給的婦女,必然對與矛盾所產生的壓力感受最深。
這些態度就其本身而言并無所謂對錯之分,但它們卻能產生或多或少的不良影響。任何類型的不良態度都會給你帶來困難,增加你的心理負擔,而良好的態度能夠為你減輕壓力。
因此有必要對你的態度作一次檢驗,看看能不能換一種比較能減少壓力的態度。
下面我們再列舉一些容易引起壓力的態度,
我必須做完這件事。
我不應該求人幫助。
這件事非常重要。
我必須干好。
別人應付壓力的能力都比我強。
我一點辦法都沒有。
我快要累垮了。
我不能讓別人看出我的心請。
介紹一些較好的替代態度。
我是個普通的人
我在允許的時間內盡量做。
人人都需要他人的幫助,我也很樂于幫助他人
這件事再過五年就不算回事了。
當我臨死時,我不希望說“我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辦公室了”。
我只能盡力而為。
每個人都會受到壓力的影響,并不是只有我一個人。
試試看,先從比較小的問題開始做起。
我需要休息,那就休息一下吧
找人談談自己的,對我一點損失都沒有。
只要改變看問題的角度,是不是已經感到輕松多了 。
4.重視你的健康,打下一個好基礎
壓力感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警告你已經快接近你能力的極限了。壓力不僅有害于你的身體健康,而且會降低你的工作效率, 影響你的人際關系。危險在于當你處于壓力之下時,你往往會忽視身體健康和人際關系。這樣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因為健康狀況下降和人際關系惡化反過來又會增添你的壓力。因此重要的是不僅要把注意為直接放在壓力上,還要關照你的健康狀況和人際關系。
膳食與鍛煉
休息
人際關系
5.學會尋求幫助,改善人際關系,加強心理
伸出你的手,我們是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穩定的社會支持系統。
知心朋友多,能夠與人深刻討論感受的人,可以更好地面對壓力
² 任何情況下,不要封閉自己。盡力與家人。朋友保持聯系。
² 找親友談談你的困難和
² 尋找你平時最信任,最的朋友,特別是異性朋友。
² 即使你發脾氣,對方也會理解。
² 如果你希望自己單獨呆一會,就直接說出來
² 想象當別人有壓力時,你怎樣幫助他。
6.調整,學習快樂,練習快樂,培養快樂
現代心理學認為,快樂作為一種情緒,也是人的行為之一,正如彈琴與跳舞是人的行為一樣。經過練習,琴師用不著思考與決定,就可以習慣地按動琴弦,彈出悅耳的樂曲;經過練習,人們用不著思考與決定,就可以自然地跳出動人的舞姿。同樣道理,人們經過練習,也完全可以培養出快樂的習慣。
《個性的改造——心理控制學》的作者麥克斯維爾·梅爾茲在這本書中寫道,“快樂或隨時保持人的思想愉悅的觀念,能夠在漫不經心的練習中巧妙地、系統地培養出來”,并詳細介紹了培養快樂習慣的練習方法。首先要有意識下決心在三周內形成一個新習慣,并從改變原來某些簡單動作切實做起,如你早晨下床穿鞋原來是先穿左腳,那么這三周決心改為先穿右腳,以此簡單方式提醒自己,在這一整天都要改變原有的不良情緒反應,代之以快樂的與反應;在人際交往中要友善些,盡可能從好的角度來解釋對方的行為,以作出快樂的應答;每天至少微笑三次;不論發生什么情況,要盡可能地冷靜和理智,保持精神愉快;對自己的過失堅決改正而絕不悔恨與自憐,不讓自己的觀念給事實蒙上一層悲觀或消極的色彩。如此認真練習三周,肯定會有明顯的成效。
我國人民有寓樂于日常生活之中的習俗,樂于工作,樂于生活,樂此不疲,這也可以稱之為養成快樂習慣的方法。清代畫家高桐軒總結有“十樂”:耕耘之樂、把帚之樂、教子之樂、知足之樂、安居之樂、暢談之樂、漫步之樂、沐浴之樂、高臥之樂、曝背之樂。這主要是從日常生活而言?!吨袊睦硇l生學》一書的作者馬有度總結了業余文體活動的“怡情十樂”:琴瑟樂、弈棋樂、書畫樂、集郵樂、養花樂、烹調樂、釣魚樂、旅游樂、運動樂、散步樂。這十樂不但豐富生活,美化生活,更能提高人們的生活情趣,使之免受不良刺激的侵擾,或者用來盡快排解已經產生的不良情緒,保持經常的快樂。
誰也難以時時如意,事事如意,如能在這坎坎坷坷的道路上鍛煉自己的情志,養成快樂的習慣,就能經受更大的,化解更多的壓力, 正視與迎接未來.